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金石堂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本週熱銷商品:





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平裝:專屬特贈《生命的河流》朗讀有聲書)







別讓現在的壞事,趕走未來的好事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How to Live: Or A Life of Montaigne in One Question and Twenty Attempts at an Answer

      美國國家書評獎傳記類首獎
      英國柯斯達傳記獎入圍、庫伯獎首獎等多座大獎肯定
      14國版權售出,英美亞馬遜傳記類Top 3、社科類Top 10,好評連連


      一場跨世紀的愉快對話,前所未見的傳記風格
      一個人生大哉問,二十個率性回答,重新發掘法國人文主義先鋒蒙田的一生

      如何找回生命的熱情?如何與人愉快相處?如何對抗暴力?如何平撫傷痛?
      ……該如何生活?從蒙田身上,你將看到靈感,與答案。

      他曾是十六世紀最著名的文人,他的《隨筆集》影響後世千萬人,
      培根、莎士比亞、拜倫、愛默生、赫胥黎都以他為師;

      今日,他依然是許多人「交往過最好的朋友」,讓人不禁大嘆「他怎麼這麼了解我?」

      我們想問蒙田:該怎麼生活?他說,多讀書,然後忘掉你讀的那些,把自己變得笨一點。

      他說,凡事存疑,但要與人自在相處,並守住你的人性。他說,把工作做好,但不用做得太好

      他的誠實、自由與懶散,破除了偉大人物的偶像迷思;
      他的一生,就是一本處世哲學!

      身為一位貴族及地方官,米歇爾.蒙田好奇心盛、勤於探問,卻說自己的腦袋就像一只漏水的瓶子,健忘得要命。他長袖善舞、懂得交際,卻不願在眾人面前做作演戲,對最崇敬的人反而稱讚最少。他具有同情心、同胞愛,但畏懼責任,寧可「淡定」。他熱愛命運,卻又充滿懷疑。蒙田集所有矛盾與不合理於一身,但他說,這就是人性,「如果我必須再活一次,我也會照原來的方式再過一遍」。

      四百多年來,蒙田的誠實、才智與魅力,不曾為人遺忘。他有永不停歇的豐沛思緒,化而為文字,行雲流水般展現於其《隨筆集》裡。蒙田的《隨筆集》將人生的所思所想、體驗感觸信筆記下,不加潤飾,純屬閒話家常;引先哲懿言,反芻自身之舉。然而反反覆覆、離題萬里的書寫格調,卻惹得後人大發牢騷。奇妙的是,一代代讀者仍被《隨筆集》深深吸引,從那裡找到了共鳴、智慧,以及消遣;最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

      在這本與眾不同的傳記裡,貝克威爾要追尋蒙田離奇的成長經歷、青年生涯、性的冒險、各地遊歷,以及與摯友拉博埃西、養女古爾內的真情交遊。為何當有人稱讚蒙田是一名治學認真的學者,他就會發火?為何蒙田在十七世紀是騙子、十八世紀卻成了高貴的野蠻人、十九世紀又變成懦夫?沒有拉博埃西這位「傾訴的對象」,就沒有《隨筆集》的誕生,蒙田與他有著什麼樣不可告人的關係?在十六世紀,旅行可說是一項極限運動,比決鬥還危險,蒙田卻為何執意要到瑞士、德國、義大利等地遊玩?什麼事情讓蒙田從政治舞台上萌生退意,並大嘆為責任而活,不如為自己而活?古爾內的出現,給晚年的蒙田及《隨筆集》帶來了什麼改變?何以終其一生,她都受到民眾的揶揄?《隨筆集》足足被查禁了近兩百年的時間,這又是為何?貝克威爾要告訴我們這些問號背後的真實人生。

      福樓拜曾言,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這本傳記將帶你看見這位最具人性的作家,如何以幽默、寬容與冷靜,看待人平凡且不完美的一生。你或許會和巴斯卡、盧梭一樣,對蒙田既愛又恨;又或許會和愛默生、尼采一樣,盛讚其人其書。無論如何,蒙田都會是你交往過最難忘的朋友。

      從蒙田身上,你將看到的是有關「如何生活」的靈感,與答案。













        熱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政大外語學院副院長阮若缺
        小說家.建築師阮慶岳
        《旅人的食材曆》作者洪震宇
        台大哲學系教授兼生命教育中心主任孫效智
        央大法文系副教授翁德明
        詩人陳黎

        媒體讚譽

        令人驚嘆。--《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

        難以想像還能有一部關於蒙田的介紹,比得上貝克威爾的著作。--《哈潑雜誌》(Harper’s)

        雖是本傳記作品,卻也是場跨世紀的愉快對話。--《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朝氣蓬勃、充滿吸引力,點燃了人們閱讀《隨筆集》的熱情。--《每日郵報》(Daily Mail)

        對於大師的哲思,這是一本明亮、親切而慷慨的導讀。--《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傑出的構思與布局,刻劃細緻入微……絕對能讓下一代愛上蒙田的作品。--《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不凡成就……縝密而又充滿啟示的寫作架構,宛如奇蹟降臨,這來自於貝克威爾對歷史觀點的睿智呈現。--《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激起讀者親近蒙田生平與思想的興趣,甚至激發他們的好奇,去認識更多影響蒙田寫作的希臘先哲們。本書是蒙田《隨筆集》最好的伴讀,而其自身即已堪稱傑作。--《舊金山書評》(San Francisco Book Review)

        就像近來討論普魯斯特、喬伊斯、奧斯汀的著作,本書從蒙田勢若洪流的隨筆散文中,巧妙地萃取出人生的指南……是一部對大師極佳且活潑的介紹。--《衛報》(Guardian)

        貝克威爾的文字充滿活力,生動地描述了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思想,與其身處的世界。--《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清晰地將蒙田作品中生動的人類軼事灑上新意,同時穩當地處理他在哲學上的影響力,與深受其影響的讀者和詮釋者們。--《紐約客雜誌》(New Yorker)

        絕佳的著作,充滿創意與魅力,完整、崇高且機智。--尼克.宏比(Nick Hornby),《非關男孩》(About A Boy)作者

        貝克威爾的敘述如此機敏,即使是難以取信的讀者,也願意分享他們對本書的讚賞。--《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作者介紹





        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

        1963年生於英國伯恩茅斯(Bournemouth),大部分的童年時光都在澳洲雪梨度過。大學時期就讀英國艾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主修哲學。畢業後服務於倫敦衛爾康姆圖書館(Wellcome Library),擔任古籍管理員長達10年。2002年展開全職寫作生涯,著有《偷天換日:魯德夫人與不幸的柏露兄弟》(The Smart: The True Story of Margaret Caroline Rudd and the Unfortunate Perreau Brothers)、《探險家卓根森的一生:從冰島國王到塔斯馬尼亞的囚徒》》(The English Dane: From King of Iceland to Tasmanian Convict)等作品。

        莎拉目前任教於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等校,教導創意寫作。







      • 譯者介紹



        黃煜文

        台大歷史所碩士,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氣候變遷政治學》、《鴨子中了大樂透》、《為什麼是凱因斯?》、《歷史的歷史: 史學家和他們的歷史時代》、《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等多部作品。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目錄導覽說明



      • 問題:如何生活?
        向蒙田提出一個問題,與二十個嘗試的回答

        第一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別擔心死亡
        懸於他的唇尖上

        第二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活在當下
        開始寫作意識流

        第三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呱呱墜地就是福
        米修實驗

        第四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大量閱讀,然後把所學拋諸腦後,讓自己遲鈍一點
        閱讀遲緩而健忘的蒙田動亂下的年輕蒙田

        第五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經歷愛與失去
        拉博埃西:愛情與暴政拉博埃西:死亡與哀悼

        第六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略施小技
        小訣竅與生活的藝術被奴役的蒙田

        第七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凡事存疑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甚至連這點我也不確定。動物與惡魔巨大的誘惑機器

        第八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在店鋪後頭保留一個私人房間
        勉為其難地做愛實際的責任

        第九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與人自在地相處
        歡愉而善於交際的智慧坦率、憐憫與殘酷

        第十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從習慣中覺醒
        一切全看你怎麼想高貴的野蠻人

        第十一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溫和穩健
        保持心靈的平靜

        第十二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守住你的人性
        恐怖英雄

        第十三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做沒有人做過的事
        巴洛克暢銷作家

        第十四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看看這個世界
        旅行

        第十五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
        市長道德瑕疵任務與暗殺

        第十六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偶然探究哲理就好
        十五名英格蘭人與一名愛爾蘭人

        第十七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時時回顧,但從不後悔
        我從不後悔

        第十八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懂得放手
        女兒與弟子編輯戰爭重新混合與深受吸引的蒙田

        第十九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當個普通人與不完美的人
        當個普通人當個不完美的人

        第二十章我們問:如何生活?蒙田說:生活會給你答案
        並非尾聲

        生平年表 / 銘獻與致謝 / 註解 / 出處

















      推薦序
      蒙田與人生哲學∕阮若缺


      Essayer 這個動詞在法文中是「嘗試」、「試探」,而 Essais 這個名詞則可翻譯為「試驗作品」,再可衍義為「漫談」、「隨筆」、「短評」……它是蒙田所創的新文類、新名詞,也讓文學範疇中多了散文這一項。

      讀者在閱讀蒙田《隨筆集》時,可從中尋獲日常小故事的樂趣,短短的幾句話即充滿啟發,且可對當代歷史產生另類理解,或帶來純屬個人生活領域的體會;它對「人」與「自我」等概念進行多面向且充滿人性的思考。總之人們可從中各取所需,而蒙田成了最佳的對話者、陪伴者,這是他作品的迷人之處。

      寫作對蒙田而言,是最佳的療癒劑,因為他經歷了個人瀕死經驗,喪親(父、弟、女兒)、喪友(拉博埃西)之痛,還有戰亂;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欲脫離波爾多政治圈而渴望過憩靜的日子,這些因素都誘使他選擇新的生活方式,思索人生。蒙田最喜愛且長時間待著的地方便是他的書房,那裡象徵著心靈的自由解放,也不禁令人想到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蒙田的中心思想其來有自,它源自古希臘最著名的三種思想體系:斯多噶主義(Stoicism)、伊比鳩魯主義(Epicurism)和懷疑論(Scepticism)。其實這三派追求的目標一致,都想實現「幸福」、「快樂」或「富足」(eudaimonia)的境界,而通往它的最佳途徑是「冷靜」、「免於焦慮」(ataraxia),這即為蒙田晚年藉寫作修身養性、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正果。斯多噶主義和伊比鳩魯主義教人如何面對困難、使你精神專注、養成勤於思考的習慣,進而運用技巧說服自己勿鑽牛角尖。懷疑主義關心的範圍則較狹窄,只專注在知識問題。蒙田承襲蘇格拉底「一無所知」的態度,凡事均質疑,他「存而不論」的座右銘即是:「我知道什麼?」(Que sais-je?)法國知識分子或文學家受其影響甚深,尤其在獨立思考及議題批判上。

      首先,從書本目錄上即顯見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的意圖。作者向蒙田提出「如何生活」、以及進一步「如何熱愛生活」的問題,結果尋獲二十種妙不可言的回答 。

      「如何生活」這個實際問題,可衍生出無數實用性問題。蒙田和眾人一般,在生活中亦曾茫然和疑惑,他僅就個人經驗,以實用哲學的方式與人們分享,毫無說教意味,卻帶給我們莫大的開釋。例如: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如何克服喪子之痛或好友逝去的悲傷?如何平心靜氣接受失敗?如何充分運用時間,不致虛擲人生?除了上述人生的大哉問外,蒙田甚至對令人煩心的日常瑣事也有不同視角的解讀:如何避免與妻子或僕人發生無謂的爭吵?如何讓自認遭女巫下詛咒的朋友安心?如何令難過的鄰居破涕為笑?如何保衛家園?若被盜匪劫持,最後辦法為何?如果發現兒女家教教導有誤,是否應當面糾正?如何面對蠻不講理者?假使你和寵物意見不一時,如何對牠說?這些看來天馬行空、雞毛蒜皮的小事,很難有個標準答案,不過蒙田往往採正面思考,其間不乏寶貴的處世哲學。再者,他對細節的描述足以讓人們感同身受,且覺得他平易近人,就像一位年長的老友,娓娓訴說著他的雜感,進而與他產生心靈的交流。從他意識流式的《隨筆集》當中,讀者將發現作者的私密習性,這又有些像他的小傳;也許有人會以盧梭的《懺悔錄》(Confessions)作為自傳體的始祖,吾人則認為應追溯到蒙田。譬如他唯一喜歡的水果是瓜類;他喜歡躺著做愛,不喜歡站著做愛;他不會唱歌;他喜歡活潑的朋友;坦承自己健忘、懶散、膽小和愛慕虛榮;想過平靜、閒適的生活。不過蒙田的冷靜與節制,也是他人少有的優點。閱畢其大作,曾不只一位讀者發出如獲知音的讚嘆:「他怎麼這麼了解我?」巴斯卡(Blaise Pascal)、維吉妮亞.伍爾夫、伯納.列文(Bernard Levin)亦若是。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有別於當下許多學者,用理論套理論來分析經典文學的作者,莎拉.貝克威爾寧願以歷史研究的角度,爬梳蒙田的人生哲學思想,實屬難得。以下幾段,吾人特感興趣。

      〈論友誼〉是蒙田《隨筆集》中情感投入最多的篇章,其中一段即足以表達他與外表並不出眾的拉博埃西之間的情誼:「你也知道,愛這種東西就是這麼一回事:你看到有男人愛上一個獨眼的女人,你問那名男子為什麼愛上那個醜女人,你以為對方真的願意告訴你嗎?事情的真相只存在於他們兩人之間。正是這種說不出來的東西,使我愛他,使他愛我。」蒙田也曾感性地說 :「因為是他,因為是我。」(parce que c’est lui, parce que c’est moi.)或許有人揣測他與拉博埃西可能有同性戀關係,但在當時一小撮高知識分子中,知音難覓,對重感情的蒙田而言,兩人的心靈交流是必然存在的。

      此外,蒙田最喜歡以動物故事來針砭人類的自負心態,它們不僅具趣味性,同時也帶有嚴肅的寓意。例如動物的分工合作:有鸚嘴魚吃了漁夫的餌,其他同伴會過來咬斷魚線讓牠逃脫。再者,動物與人類同樣是感性的:大象會因一時情緒失控而殺死照顧牠的人,結果牠因悲傷絕望而將自己活活餓死;還有雌翠鳥會忠實地以肩膀背負受傷的伴侶,至死方休。這些都足以證明人類在道德上不比動物們優越。另外,蒙田與貓之間的互動,亦為《隨筆集》裡吸引人的小段落,這些都體現了他崇尚自然、尊重生物的特性,但當時衛道人士卻不以為然,認為人獸有別。十七世紀放蕩主義者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故事則以動物的聰明與愚蠢為主題,因此較見容於世,不過仍對人類的唯我獨尊造成挑戰。他們的共通性在於:動物與人類相去無幾。

      蒙田還喜歡檢視世界各地南轅北轍的風俗習慣,以寬容、好奇的心接納百川。在他兩篇隨筆〈論習慣〉和〈說說古人的習慣〉中,介紹了許多國家的風俗民情:有的地方女性站著小便,男性則蹲著小便;有的地方認為孩子生下來第一天就吃奶會有生命危險,有的地方小孩卻直到十二歲仍在吃奶;有的地方父親到了一定歲數,兒女就得殺死他;有的地方人們將前面頭髮留長,而把後面頭髮剪短……每個文化皆有其特殊性,知道各地的奇風異俗有助我們打破成見,以較寬容的態度以待之。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等考古人類學家在研究少數民族文化之際,所秉持的尊重各民族文化與文明的態度和蒙田不謀而合,足見他的影響力是跨越時空的。

      附帶一提,蒙田出生時,正值發現新大陸之際。歐洲從美洲帶回不少寶物,如金銀礦產。辣胡椒、巧克力、蕃茄、馬鈴薯等食物,也大大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文化;當然梅毒也是上蒼附贈的「禮物」。蒙田除了嚮往新大陸,同時也懷念原始的生活方式,最令他感興趣的是單純的圖皮族人生活。特別的是,他不以肯定句表述,而是以一連串否定句來讚揚他們:「在這個國家……沒有買賣,不識文字,不懂算術,不設官長,無蓄奴之風,無貧富之別,不訂契約,無財產繼承,亦無財物分配,無工作職業……愛無等差……無衣裳,不務農,不用金屬,不飲酒也不食小麥。找不到詞彙來表示說謊、背叛、虛偽、貪婪、嫉妒、輕視與饒恕。」這就是蒙田的快樂谷、烏托邦,它並非勉強大家認同他的想法,而以「虛無」做為嚮往的目標,這與東方哲學的許多想法頗為契合。

      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共鳴

      莎拉.貝克威爾從十七世紀末的「蒙田風」開始講起,認為有這麼多英格蘭讀者能自由閱讀蒙田的作品,宗教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閱讀蒙田的作品令英格蘭新教徒覺得自己比天主教徒高人一等,而且能念法國人念不到的書,更是有滿足感、虛榮感。法國人未能賞識自己國內的優秀作家,因而被譏為有眼無珠,這種微妙的精神角力,令旁觀者不禁莞爾。

      她接著剖析英格蘭讀者喜歡《隨筆集》的書寫風格及其內容:「蒙田喜愛細節甚於抽象,這一點頗合英格蘭人的口味;他對學者的不信任,對穩健與舒適的看重,以及私人空間的追求,也深受英格蘭人青睞。另一方面,英格蘭人也跟蒙田一樣喜愛旅行與欣賞異國事物。蒙田沉浸於安詳的保守主義中,但有時也會猝不及防地表現出激進的立場;英格蘭人也是如此。……」這非要徹底了解英格蘭民族特性,並對蒙田研究入裡,才能做此有趣的評比,也有助於讀者一窺深層細微的西方文化基底。

      在浪漫主義時代,蒙田坦率表達自己的做法,受到了讀者喜愛,尤其吸引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讀者。英國評論家馬克.帕提森(Mark Pattison)曾寫道:「在人們眼中,蒙田的自我中心使他的形象躍然於紙上,如同小說人物一般。」貝爾.聖約翰(Bayle St. John)評論道,所有真正的「蒙田愛好者」都喜歡他的「廢話連篇」,因為那使他的性格看起來真實,也使讀者從他身上找到了自己。蘇格蘭評論者約翰.斯特林(John Sterling)把蒙田描寫自己的方式拿來與社會普遍接受的公眾人物回憶錄做對比,後者只記述令人厭煩的「喧鬧應酬」這類外在事件,蒙田則給予我們「人物本身」:他的「核心本質」。在《隨筆集》中,其內心世界清晰可見。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著重自我感受的浪漫主義者,以蒙田為師,應不足奇。

      蒙田 vs. 莎士比亞

      本書還提到十八世紀末曾掀起一陣尋章摘句的熱潮,有人在莎翁劇作中找到與蒙田作品類似的描述,這項對比令人拍案叫絕。若當時他們有幸相識、相遇,兩位大師對話,不知會迸出什麼火花!

      莎翁筆下的完美社會是這樣的:

      在這個國家,我要施行
      完全相反的制度,我要禁止
      所有的買賣交易;不設官員;
      不習



















      編/譯者:黃煜文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1*15
      頁數:51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莎拉.貝克威爾

      追蹤







    • 譯者:黃煜文








    •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2/7/5








    • ISBN:9789862722046




    • 語言:中文繁體


    • 長濱鄉水晶店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arrow
arrow

    gonzalqv0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